◆ ◆ ◆ ◆ ◆
走上财富自由之路,必须了解富人之所以富的原因,所以,今天要读的《这本贫穷的本质》就是先明白穷人为什么会穷?
富人和穷人是阶层地位的两个极端,是财富积累的两个极致,也是思维方式的两个方向。这本书的作者来自印度的阿比吉特班纳吉和来自法国的埃斯特,两人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生活的多个方面,耗时15年来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
那么贫穷的本质是什么呢?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吗?我们来一一揭秘。
首先穷人为什么穷呢?就是买不起新出的iPhone。不是这样子的,也不是买不起新出的迪奥和香奈儿的口红,也不是包养不了心爱的男神和女神对经济。每天收入少于99美分才算穷,这也就相当于六七块钱人民币。
这些人口占了全球人口的13%,总共有8.65亿,为什么他们无法摆脱贫困?
首先不是吃不饱,是想吃好。
两位作者通过大量研究得出结论:穷人其实是可以吃饱的,并不像我们在照片上看到的非洲难民那样没有吃的东西。就食物储备而言,今天的世界有能力让每一个人吃饱。穷人之所以吃不饱,不在于食物的数量,而在于质量。除了选择食物时,不是选择营养和价格,而是选择口味,比如穷人喜欢吃高热量,低营养,价格高的汉堡包,而厌恶清爽可口,营养丰富的时蔬和谷物,稍有节余,人们不会选择吃素和菜,而是要打牙祭。
比如童年时期持续吃抗蠕虫药,骗孩子就会长得又高又壮,比如怀孕期间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孩子就会赢在起跑线上。但是世界上最穷的那一部分人根本不考虑营养不营养这回事儿。越是钱少,越是在乎食物,到底好不好吃,新世纪的穷人不是吃不饱,只是有些馋,而馋是人的天性。只不过你有钱天性就不会成为危害,俺没钱,天性很可能就是毁灭性的。
其次,越没钱越奢侈。哎,穷人填饱肚子都是个问题了,但是更让人惊讶的是啊,穷人会花很多钱在食物以外的地方,比如作者在摩洛哥偏远的一个山村,遇见了一位买不起粮食的 *** 丝,可是这位 *** 丝的家里竟然有电视机和DVD,还会坐着一脸懵逼,你都快揭不开锅了,还看电视。我是个重视精神世界的人,饭可以不吃,电视可以看呀。
很多穷人家庭会花大笔大笔的钱在喜事和丧事之上,印度乌代布尔这一地带的贫困人口,会把14%的年收入花在节日之上,南非绝大多数的家庭会把40%以上的年收入用于举行一场丧礼,印度的母亲会提前十几年就为女儿准备嫁。
第三观念的错误,比如生孩子,越是贫穷的家庭,就越倾向于多生孩子,为什么在很多穷人的观念里,孩子是用来防老的,虽然孩子多呢?他们的成长会不尽如人意,但是多生几个孩子,总会有一两个孩子,有能力给自己养老送终吧,生孩子就跟刮彩票似的,生的多,中奖的几率就会大。
再比如穷人家庭倾全力合共一名学生读书的情况非常普遍。在贫困的父母心里,教育是对获取财富的投资,也就是我现在是供你上学,将来你得有能力把这些给我赚回来,在这种投机心理的作用下,家长只会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认为最聪明或者最可能出人头地的孩子身上。
但实际情况是,全家只有一名有知识的人,其余都是文盲的话,即便寒门出了贵子,这个贵子也会被家庭所累,这个家还是很穷。但是如果教育资源平分,每个人都接受一些教育,虽然可能大家最终都很平庸,但是每个人都能挣到还算客观的钱,那这个家很可能就不那么贫穷了。好了,这就是贫穷的本质。
就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在讲世界上最贫穷的那8亿人,貌似离我们生活有一定距离。
但是你能在身边很多人身上都看到他们的影子,比如养儿防老,比如花掉所有的存款,也要办一场体面的婚礼等等。
看穷人的生活,就像是在看自己的生活的低配版本,细思极恐,后怕不已。
看看下面的问题吧!
穷人被一些观念束缚,以至于一直贫穷,以下哪个不属于“贫穷”的观点?
勤劳节俭
养儿防老
婚丧仪式瑶大大的花钱
倾全家之力供唯一的男丁读书
我是“味柚杜鹃山”,
关注我聊聊和赚钱有关的那些事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