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是一段五千年的中国史……
根据最新的调查,李、王、张、刘、陈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大姓,人口近4亿。
人数在前的姓氏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其中,超过1000万人的姓氏有22个。
你的姓氏在不在这份名单里?
其实,这只是中国姓氏的小小一部分。中国人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若把所有姓氏都贴出来,绝对要看花眼!
安徽人姓氏最多的不是“李”,而是↓↓↓
安徽有6000多万人,若以姓氏来区分的话,人数最多的姓氏是哪个?您的姓氏排在第几呢?
安徽省统计局人口处的数据显示,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安徽的第一大姓“王”,全省有5377859人。
近代安徽四大姓:龚张李段
提起安徽近代民国四大姓“龚、张、李、段”,城中不少人都耳熟能详。这四姓在安徽支系庞大,族人众多,曾经权倾一时。
其中龚鼎孳、李鸿章、段祺瑞三位还被冠以“合肥”后缀,可见不同凡响。
声名赫赫“李合肥”
李鸿章是个让故乡人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人物。如今淮河路步行街上的李府,犹是合肥市内拍的上号的著名景点。他的后人张爱玲,也是一个时代的风流人物。可以说,李鸿章已经成为合肥这座城市文化上的烙印和标签。
现在的李氏后裔以道、永、昌辈居多,遍布海内外。
毁誉参半段祺瑞
历史上,最后一位在名字后面缀以“合肥”二字的是段祺瑞,他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号称“北洋三杰”之一。
这位皖系军阀首领原是六安县太平集(今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太平村)人,幼年随父亲迁居合肥西乡。
家无余财张树生
龚张李段四大姓,只有张树声没有后缀“合肥”,事实上他也没有做到其他三位的高位,那为什么可以排在合肥四大姓第二位呢?
“张家四姐妹”在合肥可是家喻户晓
文史专家评价说,合肥的几大名门望族,张树声的后人多有才学,这可以从“张家四姐妹”身上得到验证。而廉洁奉公的张树声并没有给子孙后代留下多少财产,据说张树声的后人中只有张吉友因为过继给了他人,承祖荫家底殷实。所以在安徽有句民谣:“李家富一族,张家富一房。”
安徽还有这些“熊猫姓”,听起来很特别哦~
“操”
据了解,合肥常住居民中,操姓居民已超500人,相比其他一些稀有姓氏,人数还算是比较多的。
“丑”
合肥长丰县水家湖有名女子姓丑,而整个合肥也只有她一个人姓丑,不过在当作姓氏时,丑字得念“niǔ”音。
“乜(niè)”
也有小伙伴姓“乜(niè)”,小编都不会读这个字呢~
“老”
还有人姓“老”噢,肥西、长丰这些地方都有噢。
“是”
还有小伙伴姓“是”,不过目前小编还没接触过姓“是”的人。
“母”
读作mǔ,安徽也有不少小伙伴姓这个呢,据说“母”姓是从复姓“胡母”而来,源于田姓,所谓“系出田氏”。
“黑”
黑只是指颜色?不,还有姓氏,安徽就有小伙伴姓“黑”噢,2015年的一份数据显示,光是合肥,姓“黑”的人就有37位。此外,还有“完颜”、“慎”、“闪”等姓氏。
涨姿势!中国姓氏是怎么来的?
1、以姓为氏
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邑名为氏
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春秋晋国荀林父之弟采邑于智(今山西永济市),其后别为智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如尹、魏、韩等。
3、以国名为氏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宋、郑、吴、越,秦、楚、卫、韩等皆成百家姓。
4、以职业为氏
如:巫、卜、陶、匠、屠等。
5、以居住之地为姓
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于姚墟,便以姚为姓。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等为姓。郑大夫住在西门,便以西门为姓。鲁庄公子遂住鲁东门,称东门遂,是以东门为氏。
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6、以乡亭之名为氏
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7、以官职为氏
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他们的后代都以这些官职为姓。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晋国的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称中行偃,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子罕)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子梁)称司城氏,是以司城为氏。
8、以兄弟的次第为氏
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9、以先人的字为氏
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姓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其他如高、刁、公、施等。
9、以谥号为氏
如胡、戴、召等。
10、少数民族汉化
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等。有些姓则是民族语言的译音,如匈奴首领单于的子孙就有不少姓单于。
11、改姓
如唐朝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明朝赐以朱姓。汉文帝名刘恒,凡恒姓因避讳改为常氏;汉明帝讳“庄”字,凡姓庄的都改姓严。
中国最难取名的10个姓氏:
最后看看这创意起名
觉得怎么样?
再也不怕重名困扰啦!
来源:网络综合 中安在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