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报和吉和网联合推出的“2015吉林省金融互联网家评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近日,有读者打进本报投诉 *** 表示,自己存在银行的存款突然就变成了保险公司的保单,若把钱取出来,不但没有利息,本金也会有2000元的损失。
银行存款变保险 屡屡上演
读者投诉案例一
长春市民刘先生的父亲到银行存钱,原本要存进银行的5万元变成了保险,9个月后想退保,不但没有利息,还要亏2000元。原来,刘老先生买的这份保险要再过两年才能保本。刘先生说,“父亲年纪较大,他说当时办理业务人员的着装和银行的职员一模一样,就以为是银行的员工,和正常存款一样,很多细节没有看就签了字。等需要取钱时,才知道当初买的是保险,不但不能取出,利息更没有,甚至还要搭上本金2000元。”
读者投诉案例二
今年60岁的长春市民陈先生向本报投诉,“我的社保刚刚办下来,补发了几个月的工资,本想到银行存起来,银行的工作人员让我填了几个单子。等孩子下班回家问起此事,仔细一看银行单据,才发现并不是银行的定期存款,而是人身保险的定期存款。之后,孩子和我一起找到银行,可是银行说这不是他们的业务,并且我已经在协议上签字了,不能更改。如果现在把钱取出来,会损亏不少钱。”
到银行办理业务要仔细看条款
据了解,我国《保险法》中明确规定了保险代理人机制,这为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础。按照该法以及其他行业性规定,银行可以作为保险公司的保险代理机构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所以,保险与银行的合作成为了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重要的一条业务渠道。
现在,银行存款变保险的事件屡见不鲜,保险公司和银行的工作人员没有向客户如实告知其购买的是保险产品,尤其是在银行环境下办理的保险事宜,如果银行工作人员不明确告知客户办理的是保险手续,客户往往会不知情,尤其是老年人,会误以为办理的是银行存款。或是告知了客户办理的是保险手续,但没有详细解释说明保险相关条款即保险责任。
如果是银行定期存款,提前取出只会损失利息收入,不会影响本金。可如果办成了保险,一旦要求提前拿到钱,只能按中途退保处理。从各家保险公司的条款来看,投保时间越短,退保损失越大。
金融投诉请找我们
由本报与吉和网联合推出的“2015吉林省金融互联网家评选”活动仍在进行中,如果您在银行存款、信用卡业务、保险理赔、证券等金融方面有投诉,都可以通过拨打 *** 0431-88488937/88488928反应给我们,我们将与您一起维权!
记者 陈曦 崔雪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