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将至,银行一年一度揽储计划又开始了大力度推广,除了大额存单利率上浮40%以外,据统计,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甚至出现了长短期产品收益“倒挂”现象,通俗点说,就是投资6个月的理财产品甚至比1年的收益率还高。不少投资人私信小翼,“期限短还收益高,这靠谱不?会不会和贴息吸储一样,有什么猫腻?”,在这里小翼不作评价,只和大家讲几点注意事项。
年末银行吸储压力大,短期理财产品收益高
进入年末揽储季,不少银行“动作频频”,出现了部分长短期产品收益“倒挂”现象。比如,近日某银行官微推出了一款理财产品,91天的产品5万元起售,预期年化收益率5.2%。而该行同期在售的一款理财产品364天同样5万元起售,预期年化收益率却为5.05%。
一般情况下,理财产品期限越长,收益越高。那为什么会出现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高于长期产品呢?在小翼看来,年关将近,银行吸储压力增大,通过发售高收益产品来吸引用户也不难理解。同时,从长远考虑,降息和低利率成为已市场趋势,银行从利率风险角度考虑,降低长期产品的收益更为理性。预计到2016年1月底,“倒挂”现象会减少。
短期理财,务必要仔细阅读投资公告
虽然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因为周期短、流动性强、收益高、风险小等原因备受投资者喜欢,但是很多人购买后会发现,其实收益并没有那么高,这是因为大部分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合同没有细读,因为收益率基本都是预期年化收益,这样就意味着其实很多情况下是达不到这种宣传的收益的。
另外,在购买这些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大多投资者忽略了前面的申购期和后面的清算期是不计息的,也就是说,你的钱这段时间是免费借给银行的。例如某款30天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5%,但是算上申购期和清算期可能前后加起来35天左右,如果按这35天一平均,收益就相对低多了。
最后,小翼还要提醒大家一点,银行理财产品的到账日,通常是在到期日的基础上再加三个工作日,如果在三个工作日期间,有周六日在其中,还需要再多加两个工作日,这样所计算的到账日期才为正确的日期。
总之,不论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大家一定要综合考虑投入精力、资金流动性、收益回报率、风险承受力,不要盲目的一味追求短频快。因为从长期来看,“空窗期”太多,也会影响整体资金利用率和升值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